close


昨日收到Arsue分享的文章"人文素養的威力", 我對洪蘭女士這篇為文開頭所提台灣輕人文有些心得:

 

1.文人相輕:

古代讀書人標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看在台灣讀書人讀書後最多的作為是賺錢, 有可能是因為社會上經常展露頭角的學者經常頭重腳輕(患大頭病, 肥了自己害了別人),其實並不真正受人尊重有關,所以文人相輕, 大家覺得靠理工賺錢還比培養人文踏實些。

 

2.輕假讀書:

沒有人文素養最壞的示範者是政治人物, 有人文素養的人不一定靠讀書, 我所看到有讀過書的政客講話都是騙人的,說什麼永遠退出政壇? 最後還不是通通重回政壇?我如果是台灣教育部要推廣有品教育, 我會把歷年來這些活生生例子整理出來寫成負面教材。

 

3.文人亂搞:

現在很多主流煤體, 記者或編輯下標題或擬主題時喜歡使用下流文字,吸引讀者去點閱, 我覺得根本是在亂搞,這樣會把台灣人的人文素養變得更糟。

 

其實,真正讓台灣輕人文的原因是: 檯面上有人文素養的好榜樣真的不多!

 

ps.最近我有讀到南方朔先生寫的一篇文章, 我覺得是探討人文素養的文章,推薦給您參考:

 

南方朔觀點-對召妓案講幾句政治不正確的公道話:


 


---------- Forwarded message ----------

人文素養的威力     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天下雜誌 3912008/02


人文在國家貧窮時,是第一個可以丟棄的東西,但在生死存亡關頭, 使士兵為國捐軀的意念,卻是人文素養種下的種子。


有天搭高鐵時,有四個年輕人上來,熟練地把座位翻轉, 相對暢談旁若無人,我只好強迫收聽, 聽到他們在談最近因為五年五百億的分配都在理工而少文法, 因此以文法為主的學校出來抗議。這四人異口同聲貶低人文說: 無路用,還要分國家發展的錢。


他們的語氣使我想起一個故事:美國緬因州有一個教拉丁文、 希臘文、修辭學和宗教學的教授叫張伯倫(Joshua Chamberlain ),他小時候看過《黑奴籲天錄》, 認為蓄奴是極不人道的事,因此當南北戰爭爆發,他便投筆從戎, 去作「一個基督徒應該做的事」。


一八六三年七月二日,他已升為上校, 負責保衛替茨堡南邊的小山丘,這是北軍主力的左翼,如果失守, 讓敵人從腹背攻入,則北軍不但失掉這場戰役,也將失掉整場戰爭。 張伯倫不是軍事戰略專家,他的軍事知識來自他讀的希臘古詩, 但是他了解大局,知道小圓丘的重要性。


當阿拉巴馬第十五軍團衝上來搶攻這山頭時, 他的緬因州第二十軍團奮力抵抗,擊退敵人五次, 這時他發現沒有子彈了,彈盡援絕,敵人在望,他毫不猶疑下令:「 上刺刀!」他的部下立刻了解這句話的意義:肉搏戰,以死報國了。 張伯倫身先士卒,拿著刺刀大喊一聲衝下山頭,他的兵緊跟在後, 喊聲震天衝下去。阿拉巴馬軍團嚇了一跳, 認為一定有後援才敢這麼大膽,因此立刻後退,一退便潰不成軍, 結果阿拉巴馬軍團投降。替茨堡戰役決定了南北戰爭的勝負。


一八六五年四月,南方投降,格蘭將軍(Gen. Grant)派張伯倫去受降接受南軍的國旗, 南軍的代表是戈登將軍(Gen. Gordon),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戈登惴惴不安, 不知要受什麼羞辱。沒想到張伯倫在南軍進來時,下令「立正、 敬禮」。他的兵跳起來立正,把手上武器伸出去對敗軍致敬。 戈登也回馬,令掌旗官將旗低下回禮。整個會場肅穆, 沒有勝利者的喧笑,因為死的是自己的同胞; 沒有什麼比兄弟鬩牆更令人痛心的了。


這件事被報導後引起爭議,很多人認為張伯倫矮化北軍的勝利。 但張伯倫的古典文學教育使他的境界超越一般人的報仇心態。 邱吉爾說:作戰時奮戰到底,失敗時全力還擊,勝利時心存寬厚, 和平時友好親善。張伯倫顯示了他的心胸。


人文教育是人成為人的核心教育,因為人格是潛移默化的, 對是非的判斷,對正確事情「千萬人吾往矣」 的勇氣是從人文而來的。張伯倫在喊「上刺刀」 時的勇氣與膽識是他平日人文學養的結果, 勝利時心存寬厚的風度更是他接受古典教育的表現。 人文在國家貧窮時,是第一個可以丟棄的東西, 但是在生死存亡關頭,那個使士兵上刺刀肉搏戰為國捐軀的意念, 卻是平日孕育的人文素養種下的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lclub 的頭像
    tallclub

    TallClub.TW

    tall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