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文係2004年洪蘭教授於天母國中親職講座演講內容,林玲玲小姐與大家分享的節錄筆記]


親職講座摘錄


教養的迷思談閱讀的神經機制


主講人: 洪蘭 教授


國立陽 明大學 教授(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幫助孩子找到他的長處


沒有所謂天才,放對地方能發揮他的長處的人就是天才。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只不過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放對地方。父母的責任就是要找出孩子的長處,讓他發展。人生快樂的事是做你喜歡做的事,人生比較痛苦的是做父母親要你做的事。 不要幫孩子決定他的前途,多元化的社會行行出狀元,任何領域都可以玩出名堂。


 


0-5歲情緒窗口開的時候非常重要


孩子騎機車要讓他戴安全帽,千萬不要讓孩子前腦受傷,前腦受傷會改變人格。零到5歲是人格成長也是情緒窗口開的時候,這時候父母要將物質慾望壓到最低,最好有一個人陪著孩子成長,這個時期情緒的穩定、安全感的建立最為重要。我有個同事,他在16歲之前不停地搬家,那他怎麼去適應新環境呢,他媽媽很厲害,他媽媽用星際大戰的布作了大大小小各種尺寸的窗簾,每到一個新家就把窗簾掛起,孩子半夜醒來看到熟悉的窗簾布,就沒有陌生感不會感到恐懼。所以父母親幫孩子找褓姆,不要常換,孩子要不停地適應新褓姆是非常辛苦的事。


 


嬰兒十個月大的時候大腦活化已達到成人的程度的程度,到五歲時是成人的兩倍半,然後開始往下降,到9歲到達一個平台,然後荷爾蒙開始分泌,女生11歲時達到頂點,男生12歲成熟,前腦是最晚成熟的,所以情緒很難控制。


 


現在介紹的這個女影星,她39歲中風,左腦不能作用,眼睛瞎了也無法說話,後來重新學說話,甚至能上舞台表演慾望街車。當核磁共振發明後,重新掃描她的腦部,發現他的右腦代替了左腦,視覺神經沒用到,但是學點字時感覺皮質出來幫忙。曾經有鋼琴家,每天練琴8個小時,練到後來手指無法分開,因為大腦將同步進行的神經元視為同一個神經元,沒用到的神經元會被消解。 所以不要揠苗助長,拼命地做反而會有反效果。人一出生所有神經元都有,隨著年齡增長不是在長新的神經元,而是在發展神經的聯結。人的大腦大約重 3磅 ,占身體重量的2%,但卻用到身體20%的能源,大腦用到我們身體最多的能源。大腦是有限的資源,不能一心二用。21世紀資訊爆炸,腦力要釋放出來做組織和整理,不要用來記憶。


20世紀的財富在勞力,21世紀的財富在於腦力。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說科技的進步使閱讀變成了21世紀公民必備的競爭能力。台灣最大的危機是單方向思考,如果我們不改變教學的方式,還是教孩子背書,這種單向的思考方式,對孩子沒有好處,將來孩子進社會不懂得變通。


 


主動學習


美國人知道主動學習才有用,你什麼時候問他,他什麼時候教你。孩子放學回家和你說話要放下手邊工作聽他說話,尤其是較的大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你說話,你若沒立即回應,他的勇氣就消失了。當他有問題時,要立刻幫他解決,要主動把握這時機。我的老師曾說孩子來學校學習好似園丁經營花園,要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做什麼,種什麼樣的花,搭配什麼樣的顏色。最怕叫學生去拔野草也就是補強,如果孩子的時間都花在補強(短處),就沒有時間去發展他的長處。補強最大的壞處是補掉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心來自同儕長期對他長處的肯定。如果你的孩子是莫札特,給他莫札特的環境,它就會成為莫札特。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莫札特,給他莫札特的環境,你反而埋沒他發展長處的機會。


 


睡眠和學習有很重要的關係


睡眠時是身體在休息而大腦在工作。對學習而言,很多對學習與情緒有重要關係的神經傳導物質都是在第四階段睡眠時分泌,例如生長激素、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等。因此父母若是希望孩子長得高,晚上要讓他睡得飽。做夢是必須要的,因為能夠去蕪存菁,溫故而知新。


我們的孩子睡眠都不足,如何使睡眠配合他的學習呢?孩子放學回家先讓她洗個熱水澡,睡半個小時起來可以好好地讀兩個小時,累了就去睡,不要硬撐。以同樣是睡五個小時(半夜十二點到清晨五點或是半夜一點到清晨六點),但是半夜十二點到一點的讀書效果,就不及清晨五點到六點。對於睡眠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有人長,有人短,父母不必太擔心。睡前吃兩塊餅乾可以幫助睡眠,因為碳水化合物可以轉化成血清張素神經傳導物的前身,透過腦血屏障進入大腦使我們想睡


 


閱讀的神經機制


聰明才智和大腦大小無關,但和神經元的運用有關。經過實驗我們得知雙胞胎大腦的結構一樣,但是對同一件事神經元的迴路不同。後天的經驗是教育上可以輔助的,經驗很重要,但是人的生命太短無法樣樣去經驗,只好透過閱讀將別人的經驗轉化成自己的認知。而我們對訊息的解釋完全是後天認知的解釋。譬如福爾摩斯探案,在命案現場走一圈,就可以描述出嫌疑犯是6呎高、穿方頭鞋、左手指甲很長、約40多歲,因為所有的訊息都在環境裏,福爾摩斯具有豐富的背景知識,才能解讀這些訊息。知識是不分課內課外,課外書看的越多,讀書越輕鬆。 孩子閱讀的時候,每一個字經由眼睛進入腦部,都會引發一連串的神經迴路;比方說,當我們看到一個「光」字,就會激發出「光亮」、「光明」、「光棍」等一堆與光有關的記憶聯結。我們發現有被活化的神經元就不會被削減掉,這也是為什麼閱讀可以讓老人避免得到「阿茲海默症」的原因。我們追蹤同一隻貓的神經元,可以發現當牠還是小貓時,牠的神經元連結很密集,到老貓時常走的神經元很大條,不常走的神經元就消失掉了。所以說「老狗玩不出新把戲」,不要讓孩子拼命地做同一件事,因為速度和正確率的代價是彈性和創造力。


 


國中的孩子很喜歡打電玩,很多實驗證明打電玩使他的類比以及空間能力增加了,但是語言能力退步了。這個智力測驗是三乘三的矩陣,缺的一塊要選擇一個圖型補上去,三十分鐘內做完。 我們去美國學校做實驗,15歲電玩年齡11年、8年的孩子正確率達99%,而我們台灣的國中生做的很差。電玩這麼吸引孩子,一定有其原因,打電玩不是不好,不要一味防堵,要借力使力,教他如何經營時間。生活的知識比什麼都重要。張忠謀說技術不好可以教你,但是人品不好我不敢用你。人生不是百米衝刺,人生是馬拉松,長久的耐力,如何走到終點的方式較重要。


 


閱讀是教育的根本


美國有位小兒神經位外科主任,小時候住在底特律貧民區,媽媽整天在外工作,他沒事做就看電視,小學五年級閱讀能力只有二年級程度。有一天媽媽突然回家,用一根手指將電視關掉,她說她換了工作,工作的家庭是個中產階級的家庭,她很喜歡那個家庭,而兩個家庭的差別,只在於書本。所以第二天,他媽媽將他放在離家很遠的圖書館,他無聊之下只好看書。美國圖書館會將小學上課的參考資料放在顯眼處,他看的書正好幫助他在第二天答對了老師的問題,老師隨口稱讚了幾句,再加上同學驚訝的眼光,給他足夠的動機繼續在圖書館看書,後來拿到耶魯大學的獎學金和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獎學金。他說母親的一根手指改變了他的一生,成名後到處演講勸導黑人小孩不要自暴自棄。


 


所以父母親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山銀山,而是閱讀的能力,一種他能帶著走的能力。父母親盡量不要加班,或讓孩子上各種安親班,要抽出時間陪著孩子閱讀,如果你和孩子沒有共同的經驗,將來你和孩子會沒有話題,而親子閱讀是個培養共同話題最好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llclub 的頭像
    tallclub

    TallClub.TW

    tallclu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